2024/05/25 最新消息
教育部函知為防範師生落入掠奪性研討會陷阱,提供師生指引參考運用

教育部函知(民國113年5月15日)為防範師生落入掠奪性研討會陷阱,請師生詳閱說明,提供師生指引參考運用

一、有關防範掠奪性期刊及研討會參考資訊,說明如下:

(一)報名前進行相關檢核與確認:目前最常使用的會議檢核表為Think.Check.Attend網站的Conference Checker(https://thinkcheckattend.org/conference-checker/),其態樣主要可透過「主辦與贊助單位」、「議程與籌備委員會、議程委員會」、「研討會論文集」等面向逐一檢視確認以進行研討會之判斷。

(二)報名後處理建議:參採中央研究院「學術倫理─掠奪性期刊與會議」專區 (https://ae.daais.sinica.edu.tw/pages/3695)引用Ottawa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's (OHRI) Journalology網頁所建議,師生如已投稿掠奪性期刊,應採取不付出版費、不簽署著作權同意書、要求撤回撤銷論文、不付撤回撤銷費用、並於未來投稿其他期刊時主動揭露本次投稿經驗等行動,以避免進一步受害。

(三)其他更多資訊:教育部已於「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」網站建立「留意掠奪性期刊及會議」議題教材包(https://ethics.moe.edu.tw/packagepost/detail/1/),提供線上課程、文宣品及相關資源等,並持續篩選重要資訊補充、更新,請多加利用。


二、推動相關措施之注意事項:

(一)疑義名單方面,參考國內外情況,除經司法判決之案例外,尚無法直接公開指認特定期刊或會議為學術詐騙。 然因掠奪性型態層出不窮,會議名稱亦快速更迭,仍須注意提醒師生判別清單以外的掠奪性期刊與研討會,為有效防範,建議以增進師生對掠奪態樣的認識及判別知能為優先。

(二)優良名單方面,因除有不同領域、不同學派、不同學校認知上之差異,也可能排擠新興期刊的生存空間,爰建議考量依各學術領域及系所特性,由各系所自行評估建立名單。

如有相關疑問,請聯絡:
技術及職業教育司楊雅婷小姐,電話:02-7736-5857
高等教育司林世雯小姐,電話:02-7736-5895